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寒冷地区施工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吗?
发布时间:2025-11-03 09:36:54| 浏览次数:

在寒冷地区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需针对低温环境制定专项技术方案,以下是结合规范要求与工程实践的特别规定及实施要点:

一、材料性能专项要求

  1. 水泥适应性选择

    • 优先选用R型(早强型)硅酸盐水泥,其3天强度发展率较普通水泥提高30%-40%,可缩短养护周期。

    • 限制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含量≤1.5%,避免水化热集中释放导致开裂。

  2. 外加剂复合配比

    • 引气剂:掺量控制在胶凝材料总量的0.005%-0.015%,使含气量稳定在4%-6%,提升抗冻融循环能力(经300次冻融后动弹性模量损失≤20%)。

    • 防冻剂:采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离子含量≤0.1%(水泥质量比),防止钢筋锈蚀;非氯盐类防冻剂需通过-15℃低温试验验证。

  3. 骨料预处理

    • 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5-25mm碎石,含泥量≤1.0%,提前72小时存入暖棚预热至5℃以上。

    • 细骨料:选用Ⅱ区中砂,细度模数2.6-2.9,含水率控制在3%-5%,避免结冰。

二、施工过程温度控制

  1. 拌合站改造要求

    • 骨料仓:增设地暖系统,维持仓内温度≥5℃,配备自动除冰装置。

    • 拌合用水:采用蒸汽加热,水温控制在60-80℃,与骨料温差≤30℃。

    • 运输车:罐体包裹聚氨酯保温层(厚度≥50mm),运输时间控制在1.5小时内。

  2. 浇筑工艺优化

    • 分层厚度:调整为20-30cm,较常温施工减少30%,确保热量均匀散发。

    • 振捣时机:在混凝土入模温度≥5℃条件下,初凝时间延长至8-10小时,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消除泌水通道。

    • 表面处理:浇筑完成后立即覆盖电热毯(功率200W/m²),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差≤20℃。

三、养护体系升级

  1. 智能温控系统

    • 埋设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当中心温度≤8℃时自动启动加热装置。

    • 养护棚:采用双层充气膜结构,内部设置红外线加热器,维持环境温度≥10℃,湿度≥90%。

  2. 分阶段养护策略

    • 早期养护(0-3天)‌:电热毯+蒸汽养护,升温速率≤15℃/h,恒温阶段温度控制在40-50℃。

    • 中期养护(4-7天)‌:切换为蓄热养护,覆盖5c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减少热量散失。

    • 后期养护(8-28天)‌:自然养护配合喷涂养护剂,形成致密保护膜,降低失水率。

四、质量验收特殊指标

  1. 强度发展验证

    • 56天抗压强度较标准养护条件下提高10%-15%,以补偿低温导致的强度增长滞后。

    • 开展-15℃低温冲击试验,确保混凝土抗冲击能量≥0.5J/cm²。

  2. 裂缝控制标准

    • 表面裂缝宽度限值收紧至0.1mm(常温地区为0.2mm),深度不得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

    • 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裂缝深度检测误差≤5mm。

五、典型工程案例

  • 青藏铁路某桥墩工程‌:通过采用电热毯+蒸汽联合养护,在-25℃环境下实现7天强度达设计值的80%,28天碳化深度仅0.5mm。

  • 大兴机场航站楼基础‌:应用智能温控系统,将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控制在45℃,施工缝处未出现温度裂缝。

六、应急预案

  1. 极端天气应对

    • 当环境温度≤-15℃时,暂停浇筑作业,对已浇筑部分启动应急加热方案,采用工业燃油暖风机(功率50kW/台)循环供热。

    • 储备足量早强型混凝土应急材料,确保48小时内恢复施工能力。

  2. 设备防冻保护

    • 每日施工结束后,排空输送泵、水管内残余水,喷涂防冻液(冰点≤-30℃)。

    • 振动器电机采用低温润滑脂,启动前预热30分钟。

通过上述技术措施,寒冷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实现质量可控,典型工程数据显示,采用综合温控方案后,混凝土28天抗冻等级可达F300(300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5%),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对严寒地区的特殊要求。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