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校准是确保高强钢丝绳耐疲劳性测试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需从载荷传感器、引伸计、试验机框架及环境参数四个维度进行标准化操作。以下是具体要求及步骤:
一、载荷传感器校准
校准周期
校准方法
校准记录
二、引伸计校准
校准范围
校准步骤
使用激光干涉仪(精度0.01μm)生成标准位移;
对比引伸计与激光干涉仪的测量值,修正线性度。
校准频次
每次试验前校准;
长期未使用时,重新校准后方可投入试验。
三、试验机框架校准
同轴度校准
刚度校准
频率响应校准
使用频谱分析仪监测加载频率;
调整液压伺服系统参数,使实际频率与设定值一致。
四、环境参数校准
温度校准
使用高精度温度计(分辨率0.1℃)监测环境温度;
若温度超标,启动空调或恒温箱调节。
要求:试验环境温度控制在20±5℃;
方法:
湿度校准
使用湿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湿度;
若湿度超标,启用除湿机或干燥剂。
五、校准后验证
空白试验
重复性验证
六、校准不合格处理
载荷传感器误差超标
立即停止使用,送计量机构检修;
检修后重新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试验。
引伸计分辨率不足
更换高精度引伸计(如激光引伸计);
或在数据分析时采用软件滤波处理。
试验机框架变形超标
联系设备厂商进行框架加固;
临时方案:降低最大载荷至框架变形量≤0.1mm。
七、典型案例
某实验室对Φ15mm高强钢丝绳疲劳试验机校准时发现:
问题:载荷传感器在200kN载荷下显示205kN(误差2.5%);
处理:
停用该传感器,启用备用传感器;
将原传感器送计量院检修,发现内部应变片老化;
检修后重新校准,误差降至0.3%。
通过严格校准操作,可确保测试数据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为工程安全提供可靠依据。例如,校准后的试验机测试的200万次疲劳寿命数据,与实际工程中50年设计寿命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误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