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时,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可从原材料加热、拌合用水加热、运输过程保温、浇筑前准备等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介绍:
原材料加热
骨料加热
加热方式:常见的骨料加热方法有蒸汽加热、热风加热和红外线加热等。蒸汽加热是利用蒸汽管道将蒸汽通入骨料堆中,通过热传导使骨料升温;热风加热则是通过热风机向骨料堆吹送热风来提高骨料温度;红外线加热利用红外线辐射器发出的红外线直接照射骨料,使其吸收热量而升温。
加热温度控制:一般情况下,砂的加热温度不宜超过 60℃,石子的加热温度不宜超过
40℃。这是因为骨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如果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水分迅速蒸发,使骨料表面干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例如,在某大型桥梁冬季施工中,采用蒸汽加热方式对砂进行加热,将加热温度控制在
55℃左右,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
均匀加热:要确保骨料加热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可以采用分层加热的方法,将骨料分成若干层,逐层进行加热。同时,要定期搅拌骨料,使热量能够均匀分布。
水泥加热
拌合用水加热
加热设备选择:常用的拌合用水加热设备有锅炉、电加热器等。锅炉可以通过燃烧煤炭、天然气等燃料来加热水,具有加热量大、加热速度快的优点;电加热器则是利用电能将水加热,具有加热温度控制精确、操作方便的优点。
加热温度控制:拌合用水的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宜超过 80℃。如果水温过高,会导致水泥发生假凝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冬季施工中,采用锅炉对拌合用水进行加热,将水温控制在 75℃左右,保证了混凝土的顺利拌合和浇筑。
水温均匀:要确保拌合用水的水温均匀,避免出现局部高温或低温的情况。可以在加热设备中设置搅拌装置,使水能够充分混合,均匀受热。同时,要定期测量水温,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加热设备的功率。
运输过程保温
选择保温运输设备:使用带有保温装置的混凝土搅拌车进行运输,这些搅拌车通常在罐体外部包裹有保温材料,如岩棉、泡沫板等,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例如,某搅拌站配备的保温搅拌车,在 -10℃的环境下运输混凝土,经过 1 小时的运输,混凝土温度仅下降了 3℃。
缩短运输时间: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堵车、绕路等情况,确保混凝土能够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同时,要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混凝土的供应,避免混凝土在搅拌站或施工现场长时间等待。
覆盖保温材料: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可以在搅拌车罐口覆盖保温被或其他保温材料,进一步减少热量散失。对于长途运输的混凝土,还可以在罐体外部临时搭建保温棚,提高保温效果。
浇筑前准备
模板和钢筋预热: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和钢筋进行预热,可以提高它们与混凝土的接触温度,减少混凝土入模后的热量损失。可以采用蒸汽加热、热风加热或红外线加热等方法对模板和钢筋进行预热。例如,在某大型厂房冬季施工中,采用蒸汽加热方式对模板进行预热,将模板温度提高到
10℃左右,有效防止了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粘结和裂缝产生。
清理浇筑面: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清理干净浇筑面上的冰雪、冻块等杂物,防止这些杂物影响混凝土与基层的粘结性能。同时,要对浇筑面进行湿润处理,但要注意避免积水,以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搭建暖棚: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或大型结构,可以在浇筑现场搭建暖棚,为混凝土浇筑提供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暖棚可以采用钢管支架和保温篷布搭建,内部设置加热设备,如暖风机、蒸汽管道等,将暖棚内的温度控制在
5℃以上。例如,在某跨海大桥的冬季施工中,在桥墩浇筑现场搭建了暖棚,保证了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浇筑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