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MICP技术加固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5-10-09 11:12:55| 浏览次数:

MICP技术(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通过生物矿化反应加固岩土体,‌其具体流程可分为菌液培养、注浆加固、固化养护、质量检测四个核心阶段‌。以下是详细流程及关键操作要点:

一、菌液培养阶段

  1. 菌种选择与活化

    • 菌种类型‌:优先选用巴氏芽孢杆菌(高产脲酶,反应效率高),也可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耐低温、耐高温或耐污染菌株。

    • 活化方法‌:将菌种接入营养液(含尿素、酵母提取物、蛋白胨),在30℃、pH=7-8条件下振荡培养24-48小时,至菌液浓度达10⁸-10⁹ cells/mL。

    • 案例‌:加拿大安大略省砂土地基加固中,使用优化菌株使CaCO₃生成效率提升30%。

  2. 胶结液配制

    • 成分‌:无水氯化钙(CaCl₂)与尿素按1:1摩尔比混合,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1mol/L溶液。

    • 作用‌:提供钙源(Ca²⁺)和碳源(尿素分解产生CO₃²⁻),促进碳酸钙沉淀生成。

    • 优化‌:采用工业废料(如电石渣)替代氯化钙,可降低钙源成本30%-50%。

二、注浆加固阶段

  1. 注浆方式选择

    • 钻孔注入‌:适用于深层岩土体(如地基、边坡),通过钻机在加固区域钻孔,插入注浆管,分步注入菌液和胶结液。

    • 喷洒注入‌:适用于表层加固(如沙漠化地区沙丘),通过高压喷枪均匀喷洒菌液和胶结液。

    • 渗透注入‌:利用岩土体自然渗透性,通过重力或低压泵送菌液和胶结液,适用于多孔介质(如砂土)。

  2. 分步注浆工艺

    • 第一步:菌液注入‌:将活化菌液注入岩土体,菌体吸附在颗粒表面,通过代谢产生脲酶。

    • 第二步:胶结液注入‌:间隔2-4小时后注入胶结液,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分解为CO₃²⁻,与Ca²⁺结合生成CaCO₃沉淀。

    • 案例‌: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固沙工程中,分步注浆使沙丘表面硬度提升5倍,起动风速从4m/s提高至8m/s。

  3. 多级加固(可选)

    • 适用场景‌:深层岩土体或高要求工程(如坝基、隧道)。

    • 操作‌:对不同深度岩土体进行多级注浆,每级注浆后间隔12-24小时,确保CaCO₃充分沉淀。

    • 效果‌:多级加固可使岩土体抗压强度提升50%-80%。

三、固化养护阶段

  1. 温度控制

    • 最佳范围‌:10-30℃。低温(<10℃)需加热菌液或延长养护时间;高温(>30℃)需降温措施,防止菌体失活。

    • 案例‌:北极地区冻土加固中,通过电热毯加热菌液至15℃,使反应效率保持80%以上。

  2. 湿度控制

    • 保持湿润‌:固化期间岩土体含水率需维持在15%-25%,防止CaCO₃沉淀因干燥开裂。

    • 方法‌:覆盖塑料膜或定期喷水保湿,养护时间7-14天。

  3. 时间管理

    • 初始固化‌:注浆后24小时内CaCO₃开始沉淀,形成微结构胶结。

    • 完全固化‌:7-14天后达到设计强度,大型工程可延长至28天。

    • 案例‌:上海软土地基加固中,14天固化后承载力提升40%,沉降量减少50%。

四、质量检测阶段

  1. 无损检测

    • 超声波检测‌:通过波速变化评估CaCO₃胶结均匀性,波速提升20%-30%为合格。

    • 电阻率测试‌:胶结区域电阻率降低30%-50%,反映孔隙填充效果。

    • 案例‌:深圳边坡加固中,超声波检测显示胶结层波速从1200m/s提升至1600m/s。

  2. 取样检测

    • 钻孔取样‌:每100-200m³取1个样,检测CaCO₃含量(目标≥30%)和抗压强度(目标≥1MPa)。

    • 显微观察‌: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CaCO₃晶体形态,确保胶结密实度。

    • 案例‌:天津港地基加固中,取样检测显示CaCO₃含量达35%,抗压强度1.2MPa。

  3. 长期监测

    • 沉降观测‌:埋设沉降标,每月监测沉降量,目标≤5mm/年。

    • 渗透性测试‌:通过注水试验检测渗透系数,目标≤10⁻⁶ cm/s。

    • 案例‌:三峡库区边坡加固后,3年监测显示沉降量累计3mm,渗透系数降低至5×10⁻⁷ cm/s。

五、典型工程流程示例(以地基加固为例)

  1. 前期准备‌: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如10m),孔径100mm,间距1.5m。

  2. 菌液注入‌:通过注浆管注入菌液(每孔200L,浓度10⁸ cells/mL)。

  3. 胶结液注入‌:4小时后注入胶结液(每孔300L,1mol/L CaCl₂+尿素)。

  4. 多级加固‌:对5m、10m深度分别注浆,每级间隔12小时。

  5. 固化养护‌:覆盖塑料膜,保持湿度20%,温度25℃,养护14天。

  6. 质量检测‌:超声波检测波速提升25%,取样检测CaCO₃含量32%,抗压强度1.1MPa。

六、流程优化方向

  1. 自动化注浆‌:采用智能注浆系统,实时监测注浆压力、流量,自动调整参数,提高加固均匀性。

  2. 菌种改良‌:通过基因工程开发耐低温、高效产脲酶菌株,缩短固化时间30%-50%。

  3. 混合加固‌:结合MICP与纤维牵拉、化学灌浆,提升岩土体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4. 环境适应‌:针对酸性、盐渍土等特殊环境,开发耐腐蚀菌种和胶结液配方。

MICP技术加固流程通过生物矿化实现岩土体胶结,具有环保、经济、长效的优势,‌适用于地基、边坡、防风固沙、文物修复等多场景‌。流程中菌液培养、分步注浆、固化养护和质量检测是关键环节,需根据工程需求和环境条件灵活调整。



企业概况 公司新闻 案例展示 区域公司 产业投资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