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坍落度混凝土由于流动性差,在振捣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质量缺陷:
振捣设备选择
优先选用插入式振捣器:低坍落度混凝土流动性弱,难以像高坍落度混凝土那样自然流淌填充模板,插入式振捣器能直接插入混凝土内部,通过振动使混凝土颗粒重新排列,排出气泡,增强密实性。例如在浇筑基础、柱等结构时,插入式振捣器可深入混凝土内部各部位进行振捣。
根据结构尺寸和配筋情况选型号:对于较薄且配筋密集的结构,如厚度较小的墙,应选择直径较小的振捣棒,如直径25 - 30mm的振捣棒,这样能更灵活地在钢筋间隙中操作,避免碰撞钢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较厚的结构,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可选用直径50mm左右的振捣棒,以提高振捣效率。
振捣操作要点
适当增加振捣时间:低坍落度混凝土中骨料相对集中,水泥浆包裹骨料的能力较弱,需要更长时间振捣才能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一般来说,每点的振捣时间要比高坍落度混凝土延长10
- 20秒。例如,在振捣普通高坍落度混凝土时,每点振捣时间约为20 - 30秒,而振捣低坍落度混凝土时,每点振捣时间可延长至30 -
50秒,具体时间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和振捣效果进行调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控制振捣棒插入深度和间距:插入深度要超过下层混凝土50 -
100m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例如在分层浇筑时,若下层混凝土厚度为200mm,振捣棒插入下层深度至少要达到50mm。同时,振捣棒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通常为300
- 400mm。在配筋密集部位,要适当缩小振捣棒间距,确保每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振捣。
采用分层振捣和多次插捣:由于低坍落度混凝土难以一次性充满模板,应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过大,对于插入式振捣器,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mm。在每一层浇筑完成后,要进行多次插捣,从边缘向中间逐步推进,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气泡能够充分排出。例如,在浇筑梁时,可先将梁分成若干层,每层浇筑后,用振捣棒在梁的两侧和中间部位进行多次插捣。
与浇筑过程配合
控制浇筑速度:低坍落度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导致混凝土堆积,难以振捣密实。应根据振捣设备的振捣能力和混凝土的供应情况,合理控制浇筑速度。例如,在浇筑柱时,每小时的浇筑高度不宜超过2m,以保证振捣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及时振捣: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振捣,避免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振捣,否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影响强度和质量。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 - 2小时内应完成振捣工作。例如,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较短,更要及时进行振捣,防止混凝土出现冷缝等质量问题。
人员操作与培训
提高振捣人员技能水平:振捣人员要熟悉低坍落度混凝土的振捣特点和要求,掌握正确的振捣方法和操作技巧。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振捣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例如,组织振捣人员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和指导。
增强质量意识:要让振捣人员充分认识到低坍落度混凝土振捣质量对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振捣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例如,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振捣质量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振捣人员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