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捣棒插入深度有比较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合理把控插入深度对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防止漏浆等问题至关重要,具体如下:
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的深度要求
理论依据:在分层浇筑混凝土时,为了使上下层混凝土能够充分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振捣棒需要插入下层混凝土一定深度。这是因为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已初凝但未完全终凝的下层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如果振捣不充分,这个结合面就会成为薄弱环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
具体深度:一般来说,振捣棒应快速插入慢速拔出,插入深度要超过下层混凝土50 -
100mm。例如,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如果下层混凝土已经浇筑了150mm厚,那么在进行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至少要达到50mm,这样才能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避免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
适应不同结构厚度和配筋情况的深度要求
较薄结构:对于一些较薄的结构,如厚度较小的墙、薄板等,振捣棒插入深度需要适当调整。由于结构较薄,如果插入过深,可能会触及底层模板,导致模板变形或混凝土漏浆。在这种情况下,振捣棒插入深度一般以不超过结构厚度的2/3为宜。例如,对于厚度为150mm的墙,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宜超过100mm。
较厚结构且配筋密集:对于较厚的结构,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厚梁等,且配筋比较密集时,振捣棒需要插入足够的深度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振捣密实。在这种情况下,振捣棒插入深度可以适当加大,但一般不宜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通常振捣棒作用半径为300
-
400mm)。同时,要注意避开钢筋,避免振捣棒被钢筋卡住或导致钢筋移位。例如,在浇筑厚度为1m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时,如果配筋比较密集,振捣棒插入深度可以控制在400
- 600mm之间,但要确保能够振捣到各个部位。
考虑混凝土坍落度和骨料粒径的深度要求
低坍落度混凝土:当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小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振捣棒需要插入更深一些,以帮助混凝土更好地流动和填充模板。例如,对于坍落度为100
- 120mm的低流动性混凝土,振捣棒插入深度可以比正常情况增加20 - 30mm,这样可以更好地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大骨料粒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中的骨料粒径较大,振捣棒也需要插入更深,以确保大骨料能够被充分振捣到位。例如,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mm的粗骨料的混凝土,振捣棒插入深度要能够使振捣作用覆盖到大骨料周围,一般插入深度要比使用较小粒径骨料的混凝土增加10 - 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