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掺合料设计要实现最经济有效,可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制备工艺选择、性能调控与质量检验等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介绍:
原材料选择
优先选用工业废渣: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钢渣、尾矿、赤泥、工业副产石膏等,来源广泛且成本较低。以粉煤灰为例,它是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细颗粒粉末,若能稳定获取优质粉煤灰,不仅能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还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像在一些大型电厂周边,粉煤灰产量大,获取方便且价格相对低廉。
考虑原材料互补性:不同原材料在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分布上各有特点。例如,矿渣富含钙、铝等元素,具有潜在水硬性;粉煤灰含有大量玻璃微珠,具有形态效应和火山灰活性。将矿渣和粉煤灰复合使用,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复合掺合料的综合性能。
配合比优化
制备工艺选择
分别粉磨与混合粉磨结合:分别粉磨工艺可有效控制复合矿物掺合料各组分粒度,使矿粉处于细粒度区间,粉煤灰处于粗粒度区间,与水泥颗粒形成良好的配伍,满足水泥基材料强度与流动性需求。但该工艺设备投资大、改造成本高。混合粉磨工艺简单,生产设备便于维护,但存在过粉磨和欠粉磨问题。可采用多台球磨串联、分段喂料等工艺,分别控制矿粉和粉煤灰粒径,制备出各组分粒径可控、活性和流动性兼优的复合矿物掺合料,既降低设备投资,又能提高产品质量。
优化粉磨参数:研究粉磨时间、粉磨介质等参数对原材料粒度和活性的影响。例如,粉煤灰粉磨时间延长,比表面积提高,<3μm的微粉比例增加,活性指数增大,流动度比也增大。但过度粉磨会导致粉煤灰球形度下降,弱化复合矿物掺合料的流动性能。因此,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粉磨参数,以提高复合掺合料的性能和降低能耗。
性能调控与质量检验
使用外加剂改善性能:外加剂是改善复合掺合料性能和微调的关键技术。如微量(1/万)的三乙醇胺助磨增强剂、微缓凝或促凝剂等。通过合理使用外加剂,可提高复合掺合料的活性、流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严格质量检验:按照相关标准对复合掺合料的细度、三氧化硫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氯离子及水含量、流动度、安定性及活性等进行严格检验。例如,对使用钢渣粉组分时,为避免产生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对氧化镁的含量给出明确界定,对于氧化镁超过5%的情况,必须做压蒸安定性实验。只有满足性能理化要求,才能制备出合格的复合掺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