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凝土浇筑时确保人员安全,可从作业前准备、作业中防护、特殊作业环境应对以及应急处理几方面着手,以下是详细介绍:
作业前准备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前,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常见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通过案例分析让施工人员了解未系安全带在高处作业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混凝土浇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振捣棒的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检查设备与工具:对用于混凝土浇筑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搅拌机、输送泵、振捣棒等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无故障、漏电等安全隐患。例如,检查搅拌机的传动部件是否松动,输送泵的管道是否堵塞或破损,振捣棒的电线是否绝缘良好。对施工用的脚手架、模板支撑等进行稳定性检查,确保其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荷载。如检查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横杆步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的刚度和稳定性是否足够。
规划作业区域与设置警示标志:根据混凝土浇筑的作业内容和场地条件,合理规划作业区域。将作业区域与非作业区域进行明确划分,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例如,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内”标志,在楼梯口、电梯井口等危险部位设置防护栏杆和警示牌。同时,规划好材料堆放区域和运输通道,确保材料堆放整齐,运输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因材料堆放混乱或通道堵塞而导致人员绊倒、碰撞等事故。
作业中防护
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能够保护头部免受物体打击的伤害,安全带在高处作业时可以防止人员坠落,防护眼镜可以防止混凝土飞溅入眼,防护手套可以保护手部免受振捣棒等设备的振动伤害和混凝土的腐蚀,防滑鞋可以防止人员在湿滑的地面滑倒。例如,施工人员在进行高处混凝土浇筑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将安全带挂在牢固的构件上。
规范操作设备: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混凝土浇筑设备。在使用振捣棒时,要注意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和振捣时间,避免振捣棒触碰钢筋和模板,同时要防止振捣棒电线缠绕导致触电事故。在操作输送泵时,要确保输送管道连接牢固,防止管道破裂导致混凝土喷射伤人。例如,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应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泛浆为宜。
保持安全距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特别是在使用振捣棒等设备时,避免人员过于密集,防止发生碰撞事故。同时,要注意与混凝土输送车辆、起重设备等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被车辆或设备碰撞。例如,在混凝土输送泵附近作业时,人员应站在输送泵的安全操作半径之外。
特殊作业环境应对
高处作业安全:如果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在高处进行,如桥梁的桥面浇筑、高层建筑的楼板浇筑等,必须采取可靠的高处作业安全措施。除了系好安全带外,还应设置安全网,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安全网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安装牢固,网目密度符合要求。同时,要搭建稳固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承载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周边设置防护栏杆。例如,在高层建筑楼板浇筑时,可以在楼层周边设置双道防护栏杆,高度分别为1.2m和0.6m,并挂设安全网。
夜间作业安全:当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在夜间进行时,要保证施工现场有充足的照明。设置足够的照明灯具,确保作业区域明亮无阴影,避免因视线不清而导致人员碰撞、跌倒等事故。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照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照明设备正常运行。例如,在大型桥梁的夜间浇筑作业中,可以在桥墩、桥面等部位设置碘钨灯或LED照明灯,保证施工区域的照度不低于50lx。
恶劣天气作业安全:在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高温等,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暴雨天气,应暂停露天混凝土浇筑作业,防止因雨水冲刷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和人员滑倒。在大风天气,要检查临时设施和设备的稳定性,防止被大风刮倒。在高温天气,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施工人员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同时为施工人员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降温用品。例如,在高温天气下,可以将混凝土浇筑作业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
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人员伤亡、设备故障、火灾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救援程序、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例如,明确在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在发生设备故障时,应安排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抢修。
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内容可以包括火灾逃生、人员急救、设备故障排除等。通过演练,让施工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流程和要求,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援技能。例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火灾逃生演练,让施工人员了解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路线和方法。
配备应急物资:在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药品、灭火器、担架等。急救药品应包括止血带、绷带、消毒药水等,用于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急救。灭火器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火灾类型进行配备,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担架用于搬运受伤人员。同时,要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