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手机: 18721989668
电话: 18721989668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绿地汇创国际广场(华东总部)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绿地滨湖(华中总部)
邮箱: chinazdi@126.com
判断混凝土是否发生离析,可从外观、性能检测以及试验这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整体均匀性:正常情况下,混凝土应呈现出均匀的混合状态,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等)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分层或分离现象。如果观察到混凝土出现了明显的分层,比如上层是较稀的水泥浆,下层是粗骨料堆积,那就很可能是发生了离析。例如在一些施工现场,刚从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如果表面浮着一层较厚的水泥浆,而下面的石子明显增多且集中,就是离析的直观表现。
流动性:合适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顺利地通过管道输送、流入模板并填充各个角落。如果混凝土过于干涩,难以流动,或者流动性过大,像水一样容易流淌,都可能是离析的迹象。比如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如果混凝土在泵管中流动不畅,经常出现堵塞情况,或者从泵口出来的混凝土像稀泥一样快速流淌,都说明混凝土可能出现了离析问题。
粗骨料显露:在未振捣的混凝土中,正常情况下粗骨料应均匀地分布在水泥浆体中。如果发现粗骨料大量显露在混凝土表面,而周围的水泥浆较少,这也是离析的一种表现。例如在浇筑混凝土墙或柱时,如果表面能看到很多单独的石子,没有足够的水泥浆包裹,就可能是离析导致的。
坍落度检测: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坍落度试验,将混凝土分三层装入坍落度筒,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然后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测量混凝土塌落后的高度与坍落度筒高度的差值。如果坍落度值过大,超出设计要求的范围,说明混凝土可能过于稀软,存在离析的风险;如果坍落度损失过快,在短时间内(如30分钟)坍落度值明显减小,也可能是由于离析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例如,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为180±20mm,如果实际检测的坍落度达到了220mm,就可能存在离析问题。
黏聚性检测:可以通过观察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其黏聚性。用振捣棒插入混凝土中,缓慢拔出后,观察混凝土是否能够很好地黏附在振捣棒上,以及周围混凝土是否会出现骨料分离的现象。如果混凝土黏聚性差,振捣时骨料容易下沉,水泥浆上浮,就是离析的表现。另外,还可以采用“手捻法”,取少量混凝土放在手中,用手轻轻捻压,如果感觉混凝土松散、骨料容易脱落,说明黏聚性不好,可能存在离析。
保水性检测:保水性是指混凝土保持水分的能力。在进行坍落度试验时,观察混凝土拌合物底部是否有较多的水分渗出。如果有明显的泌水现象,即混凝土表面出现一层水或者从混凝土边缘流出较多的水,说明混凝土的保水性差,存在离析的可能。例如,在坍落度试验后,发现混凝土底部有大量的水积聚,就表明该混凝土保水性不佳,可能已经离析。
取样试验:从不同部位(如搅拌机出料口、运输车卸料口、浇筑现场等)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在制作试块的过程中,观察混凝土的搅拌情况,如果发现搅拌时骨料和水泥浆分离严重,难以搅拌均匀,就可能是离析导致的。同时,对试块进行标准养护后,测试其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如果试块的强度离散性较大,即不同试块之间的强度差异明显,也可能是由于混凝土离析,导致各部位组成不均匀,从而影响了强度。例如,同一批混凝土制作的试块,抗压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超过20%,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离析问题。
筛分试验:对混凝土进行筛分试验,将混凝土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子,分离出不同粒径的骨料。然后分析各粒径骨料的含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粗骨料的含量明显超出或低于正常范围,或者细骨料(砂)的含量异常,都可能是离析的结果。例如,设计要求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大于5mm)的含量为40%,但筛分试验结果显示粗骨料含量达到了50%,就说明混凝土可能发生了离析,导致粗骨料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