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高湿(温度>35℃、相对湿度>80%)环境下,混凝土碳化速度显著加快,其加速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如下:
一、高温高湿对碳化反应的协同加速作用
1. 二氧化碳扩散速率提升
2. 碳化反应活性增强
二、高温高湿下的混凝土内部变化
1. 孔隙结构劣化
2. 水泥水化产物分解
三、环境因素的叠加效应
1. 氯离子渗透的协同作用
2. 硫酸盐侵蚀的复合影响
四、加速碳化的工程案例
案例1:某热带地区化工厂设备基础
环境条件:年均温度38℃,相对湿度85%,空气中含H₂S 20ppm、Cl⁻ 0.8kg/m³。
碳化情况:使用3年的C40混凝土,碳化深度达25mm(设计允许值15mm),导致内部钢筋锈蚀,基础承载力下降30%。
原因分析:高温高湿促进CO₂和腐蚀性离子渗透,同时H₂S加速水泥水化产物分解,形成“腐蚀-碳化”恶性循环。
案例2:某跨海大桥墩身
环境条件:夏季表面温度45℃,海水飞溅区湿度90%,Cl⁻含量3.2kg/m³。
碳化情况:5年后碳化深度达18mm(设计允许值10mm),墩身出现纵向裂缝,宽度0.3mm。
原因分析:高温高湿下,Cl⁻与CO₂协同作用,碳化前沿推进速度是常温下的4倍。
五、减缓高温高湿碳化的措施
1. 材料优化
2. 构造设计
3. 施工控制
4. 监测与维护
如需针对具体工程(如化工设备基础、跨海大桥墩身)提供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碳化控制方案,可提供以下参数:
环境温度范围(℃)
相对湿度范围(%)
腐蚀性离子浓度(Cl⁻、SO₄²⁻、H₂S等)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结构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