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设计包含的具体内容相当广泛,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和阐述。以下是对标准化设计具体内容的详细归纳:
一、从设计元素的角度
标准化设计包含设计元素标准化,设计元素即构成设计成果的组成元素,包含设计绘图建模过程中的设计工具、设计步骤、模型或图纸的组成元素、参考规范、出图样式等。以模型或图纸的组成元素为例,模型和图纸的组成元素可以分为基本元素与组合元素两大类,设计基本元素包含墙体、门、窗、柱、标注等,设计组合元素包含构件库中的组合构件、功能房间、标准化工程做法等。
二、从设计流程的角度
标准化设计包含设计流程标准化,这是标准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程标准化既包含设计各专业之间协作的标准化,也包含设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人员、管理规范、管理步骤等的标准化。通过流程标准化能够减少因组织人员流动、人员能力等问题带来的人为设计管控风险,同时能够提高设计管理效率,并利于形成高效协作的设计和管理团队。
三、从设计产品的角度
标准化设计包含设计产品标准化,工程项目作为一种以建成成果为载体的对象,本身也是一种产品。工程项目产品的标准化设计既包含最终成果的标准化设计,也包含组成最终成果的部分单元的标准化设计。以住宅项目为例,建筑产品的标准化包含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装修设计的标准化。对具体的单体建筑来说,建筑楼栋、住宅单元、住宅楼层、居住户型等都能够实现基于产品需求的标准化设计。
四、从设计标准制定方的角度
标准化设计还包括以下四类标准:
国家标准:是对全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跨行业、跨地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采用的设计,由主编部门提出报国家主管基本建设的综合部门审批颁发。
部颁标准:主要是在全国各专业范围内必须统一使用的设计,由各专业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省、市、自治区标准:主要是在本地区内必须统一使用的设计,由省、市、自治区主管基本建设的综合部门审批颁发。
企业标准:企业根据国家、行业以及各地区的标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市场实际需要,制定的设计标准。
五、从工程设计全过程的角度
以装配式建筑为例,标准化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方案阶段:标准化设计应着重于建筑的功能化、功能模块化的标准化,确定标准化的使用范围、内容量化指标和实施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标准化设计应着重于建筑单体或功能模块标准化,并就建筑结构、室内装修和机电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提出技术方案并进行量化评估。
施工图阶段:标准化设计应着重优化建筑材料做法、工艺、设备管线,并对构建物品的标准化进行量化评价,并进行成本优化。
构件加工阶段:标准化设计应着重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构建部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
施工、装配阶段:标准化设计应着重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保障建筑安全。
六、从建筑全系统的角度
同样以装配式建筑为例,标准化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建筑平面标准化:是实现其他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平面划分形成若干标准化的模块单元(一般称为标准模块),然后将标准模块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建筑平面以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最后通过多样化的模块组合,将若干标准平面组合成楼栋以满足规划和城市设计需求。
建筑立面标准化:是由若干立面要素组合成的多维集合,通过利用每一个预制墙所特有的材料属性,通过层次和比例关系表达建筑立面的效果。在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中,材料和构件的特性往往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建筑形式表达的重要手段。
预制构件标准化: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设计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类和组合,建立构建系统库,对优化房屋的设计、生产、建造、维修、拆除、更新等流程,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大有帮助。构建分析库能够使建筑设计和建造流程变得更加标准化、理性化、科学化,减少各专业之间因沟通不畅或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错漏。
建筑部品标准化:实现了生产施工高效便捷,通过集成设计,用功能部品组合成若干小模块,再组合成更大的模块,布品小模块、大模块以及结构整体间的尺寸协调构成装配式建筑。
综上所述,标准化设计是一个涵盖多个方面和层次的综合性概念,其内容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